2016-03-10江苏省国画院 阅读:0 |
快报记者应嘉轩
叶烂,江苏省国画院花鸟画研究所副所长,国家一级美术师,凭一池荷花连续三届入选全国美展的大写意画家。提起自己和画画的缘分,叶烂语出惊人:“爱上画画是命中注定的事。我活着,就是为画画而来。” 画画,是一辈子热爱的事 中国传统写意花鸟画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,从青藤、八大、吴昌硕,到齐白石、刘海粟、陈大羽,无一不在传承发展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,然后继者却少见明显建树。江苏画家叶烂从审题、立意、构境、抒情、赋彩、用水、弄墨等诸多方面,用富于激情的画笔创造性地演绎了白石老人“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”的高论,做了个“时代的弄潮儿”。 谈论起中国画,叶烂眉飞色舞,像初学者那般新鲜,又似刚刚觅得一个宝藏,无比兴奋。“我从小就喜欢画画,两岁什么都不会的时候也只会画画。家人没有刻意引导我向画画这个方向发展,可是我就是喜欢。爱上画画是命中注定的事。我活着,就是为画画而来。画画,是我一辈子热爱的事。” 眼前的叶烂,既有北方汉子的粗犷,又有江南文人的儒雅,二者的结合就像他最擅长的花鸟画——有浓烈诡谲的色彩,又有空灵的笔墨,冲突中有调和,让人印象深刻。叶烂1955年出生于江苏灌南乡村,绘画的启蒙教育是在对乡村自然美景的感知中完成的。他用树枝在河边画下池塘、荷花、老树、牧童,用稚嫩的双手描摹着眼中神奇的世界。高中毕业后,他幸运地结识了一位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插队青年,开始了正规的绘画训练。 21岁那年,叶烂应征入伍。在部队,他依旧利用一切空余时间练习画画,很快,叶烂的绘画得到了领导的赏识,不久就被抽调到连队的宣传部门工作,叶烂也因此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开始了国画创作。 1980年,叶烂在部队首长的引荐下,拜著名花鸟画大家陈大羽为师,从此醉心于花鸟画的创作。陈大羽对他说过:学贵有恒,又为他的书斋题名“默耘斋”,殷殷教诲让叶烂铭记于心,一刻不敢疏懒。到现在,叶烂认为,自己如此钟情于花鸟画,和陈大羽老师当初的影响分不开。1989年,叶烂过关斩将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系。那时他就给自己立下远大志向:要给人们奉献好的精神食粮,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 认准的东西,就不会放弃 “我觉得学画的人一定要有突破,不能总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睡大觉。在中国画的用色上,我可以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。”这是叶烂对自己的准确解读。 画家之苦恼在于,出道未成名的时候,每有作品问世,受到的责难往往是“没有个人特色,到处模仿”;而一旦成名,有了个人特色,伴随而来的还有争议和质疑。在艺术创作上,叶烂拒绝艺术中中规中矩的陈词滥调,拒绝那些不绝于眼的传统翻版,执意在笔墨丹青中不效仿他人、不复制自己,求新、求力、求韵、求美,成为在写意花鸟画领域治疗“审美疲劳症”的高手之一。 看叶烂的中国画作品,你会惊讶于他用色的大胆,连中国画里很忌讳的“广告蓝”在他的画作里比比皆是。对此,叶烂表示,自己要的就是突破。传统中国画以“笔墨”为主,但是叶烂的一些作品,甚至用纯色作画,没用墨。例如,叶烂有幅入选全国九届美展并获得优秀奖的《金色的池塘》,在2米×1米的画作里,一池荷花全用褚色、朱砂等中国画颜料勾勒渲染而成,没着一丝墨色,却依然感觉水墨淋漓,意境幽远。 在他近期的作品中,用色更为大胆,甚而狂放:柠檬黄、玫瑰红、翠绿等色彩夺人眼球。有人惊呼:“你画的哪里是中国画,简直就是油画啊!”说起这,叶烂爽朗地笑了:“我的画作里中国画的魂没有丢。我是努力做到中西结合而已。我的用色和我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,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让人激动,好像没有那么浓烈的色彩就不足以表达它们似的。虽然一开始有些人会质疑我,也许到现在都有人在质疑我。可是我认准的东西,就不会轻易放弃。就算因此撞得头破血流,我也决不回头。墨色是美,可是生活中的五颜六色也同样非常美丽呀。” 叶烂认为,他的花鸟画不追求一点一滴的得失和一枝一叶的意境,也不迷恋那种赏心悦目的“小美”,而是醉心于创造一种如真似幻、讲究整体效果的“大美”。他受教于陈大羽,得其磅礴之势,后长期探索别样情趣的花鸟没骨画法,才创造出这种朦胧迷离、亦真亦幻、水气氤氲的诗一般的意境,形成了自己“粗笔湿色”的艺术特质语言。著名美术评论家马鸿增观其作品后由衷地赞叹道,其作品“意象的造型与心象的内涵相契合,灵性的神态与随机的生发相辉映。或许可以说,这样的大写意,既‘大写’出了花鸟世界的生命,更‘大写’出了画家自我的生命”。 叶烂所坚持的这样浓烈风格的画作,近年来受到众多艺术品收藏家的认同,因为发自内心率真自然的作品总能打动人心。早在300多年前,一代绘画大师石涛就说过:笔墨当随时代。叶烂心里有一个梦,那就是找到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,把中国画融进更多现代的东西,让更多的人热爱中国画这一传统的民族艺术。 爱荷花,是命中注定的 叶烂爱画花鸟是众所周知的,花鸟画中,叶烂的荷花算是一绝。荷花在荷塘中呈现出不同美景,叶烂就能在自己的画纸上呈现出荷花的各种美景。叶烂告诉记者,50岁生日那天他曾在南京美术馆举办了一个“我和荷花同生日”为名的个展,展出了他各个时期的50幅荷花画作,姿态各异。一位评论家说:“叶烂画荷,把荷画绝了。” 什么原因让叶烂如此钟爱荷花呢?这和叶烂的少年情怀有关。“我原来一直生活在农村,从小就见惯了那些美丽的花花草草。但是,我唯独对荷花情有独钟。因为我家屋前屋后都有荷花,从小给我的记忆就很深刻。”叶烂说,“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,在古时江南风俗中,荷花是有生日的。阴历六月廿四就是荷花的生日。而这个日子,也是我的阴历生日。所以,这真是命中注定的巧合啊。叫我如何不爱荷花。” 他的这份钟情也得到了回报。1994年,叶烂以《秋塘染霞图》首次入选全国美展。1999年,江苏入选全国第九届美展的大写意花鸟画仅有两幅,一幅是陈大羽的《松菊颂》,另一幅就是叶烂的《金色的池塘》,整幅画面的秋荷,浸染在混沌的夕阳余晖中,给人以无限的惬意。2004年,叶烂又以清新淡雅的《荷塘月色》从数万件送评作品中突围,再次入选全国第十届美展。以同一物象为创作题材并连续三届入选全国美展,叶烂创造了一个奇迹。 迎合市场,生命力不会长久 在商品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,画家、艺术、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。市场离不开画家,画家离不开市场,两者相互依存、相互尊重、共同发展。 艺术家与市场的微妙关系,叶烂处理得很果断。“一个好的艺术家是不会迎合市场的。那些迎合市场的艺术家,艺术生命力都不会长久。”叶烂画画时从来没考虑过市场,“我知道,画家也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,画家也需要生存,也需要考虑市场卖画。但是,我在画画的时候,从来不考虑市场。我画自己喜欢的画,卖的也是自己喜欢的画。不是市场需要什么,我叶烂就画什么。而是,我觉得什么是有意义的,我才去创作。” 面对有些画家过于看重和依赖拍卖市场,甚至与画商、收藏者联手操纵作品价格,把绘画变成牟利的工具,叶烂十分反感。他认为,画家理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历史、艺术、道德等诸多责任和义务。当画家和其作品经受了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时,才能真正称之为“画家”和“绘画艺术品”。 环顾叶烂各个时期的画作,风格迥异,有的就像出自不同的画家之手。在努力寻找自己的艺术风格方面,叶烂一直是个探险者,他不断地否定自己,努力前进,于是有人说他“知天命之年,内心还是个率真的孩子”。
(责任编辑:王洁) |